清明过后,正是莲藕种植黄金期。洪湖市的藕农们抢抓农时育苗移栽,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。
与传统农耕不同,今年的春种现场多了几分科技范儿AI数字化管家正为这片土地注入智慧动能。
“现在种藕就像看数据报表。”4月12日清晨,洪湖市万全镇百亩莲藕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小华打开手机端AI管理系统,实时温度、土壤湿度、日照率等参数跃然屏上。
今年以来,刘小华与洪湖市供电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在基地安装了水位监测、水温监测、水质监测等传感设备。通过这套自主研发的农业物联网系统,每块藕田的“健康状况”一目了然,后台管理员们掌握藕塘实时信息后,将这些信息导入DeepSeek,通过AI平台指导藕农的实际种植。还有两个高清摄像头多角度捕捉藕苗生长特征,后台服务器24小时分析百万级生长数据,直接指挥无人机挑选施肥最佳时机,精准灌溉莲藕田。
“过去靠天吃饭,现在靠云种田。”刘小华指着田间智能设备介绍,AI大模型能综合气象、土壤、品种等12类数据生成种植方案。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深,当数值低于25厘米时自动启动灌溉,确保莲藕生长始终处于理想环境。
“洪湖供电公司以智提质,实现服务与效能双提升,让服务从窗口里走到指尖上,为智慧农业装上国网智慧大脑!”洪湖供电公司总经理吴庆说。为了保证田里所有设备稳定运行,该公司为种植基地架设8000米专线千伏安,改造升级供电设施7处,实现灌溉设备全时在线,给智慧农业插上“电力翅膀”。“电通则水通,水通则藕旺。”公司副总工程师翟兆涛介绍,通过在抽水设备加装智能传感器,实现水位自动调控,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30余万元。
智慧农业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。依托区块链溯源系统,洪湖莲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带有溯源码的洪湖藕带、莲汁饮品等产品线%,成为全国生鲜爆款。“青泥巴”牌莲藕因标准化种植、智能化分拣,市场均价提升23%。
目前,洪湖市莲藕年产量稳定在30万吨,占全国产销量的10%。洪湖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,将以智慧农业为抓手,打造百亿级水生蔬菜产业集群,让传统“荷塘经济”在科技赋能下绽放新活力。(记者刘澍森通讯员黄磊娄绪海)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荆州新闻网、荆州广播电视台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:荆州新闻网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云开网站 开云Kaiyun com中国